(资料图片)
隆中对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桥段,而诸葛亮则是这段故事中的主角,同时也是帮助刘备创建蜀国的最大功臣。在找到诸葛亮以前,刘备几乎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不是被人追着跑,就是被迫依附他人。没有根据地,缺乏人才,这些都是刘备的短板。不过当刘备寻得诸葛亮后一切都变了,而刘备也终于能够翻身逆袭了。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了蜀国,而诸葛亮也成了国家的二号人物,再后来,后主刘禅继承了皇位,诸葛亮更成了国家的实际掌权者。诸葛亮曾在隆中对就提过北伐的计划,因此他也按着这个计划在进行实践,前后总计对魏国发动了6次北伐军事行动。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诸葛亮没能灭掉魏国,最终还于公元234年病死在了五丈原,落了个“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
提起北伐的话,就不得不说诸葛亮的第1次北伐了。在《三国演义》的描写里,“空城计”、“丢街亭”、“收姜维”等名段都出自这次北伐军事行动。第1次北伐时,诸葛亮曾取得了一系列的战果。刚开始北伐之际,诸葛亮凭着聪明才智与勇猛的赵云轻松拿下了天水、安定、南安3座城池,而且大有拿下长安之势。可就在蜀国节节胜利之际,马谡丢掉了街亭,随后蜀军撤退,第1次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
任用马谡守街亭也成了千百年来人们热议的话题。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若非马谡丢了街亭,也许蜀军就可以直捣长安,剿灭曹魏了。本来按诸葛亮的意思,蜀军守住要道就可以挡住魏兵,但马谡却私自守山来拒魏军,蜀军就像赵括在长平那样被人围死了。虽然若街亭守住了,诸葛亮也不一定能灭魏国,但蜀国就不会输得那么惨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不派马谡守街亭,有人能守住吗?其实不用多说,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姜维能守住。
姜维是诸葛亮在第1次北伐时收服的将领。姜维文武全才,同时还有大将之风,不仅武艺出众,而且智商颇高,军事能力出色,有小赵云的气质。在投降蜀国以前,姜维在天水城任职,而且还几次用计谋小虐了诸葛亮。能够让诸葛亮上当的人不多,可以打平赵云的人也没几个,但姜维却同时做到了。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姜维都比马谡有资格去守街亭,而姜维也明显有望守住。
那么问题又来了:诸葛亮为何不用姜维守街亭呢?
其实原因还真有点复杂。诸葛亮也非常喜欢姜维,因为他在临死前把自己的兵书都传给了姜维,同时也把他当弟子一样对待。不过在派人把守街亭之际,姜维刚投靠蜀国,诸葛亮还不能百分百确定他是否已经完全效忠蜀国。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个十分谨慎的人,他从来不敢轻易冒险,不然他就早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了。所以为了防止姜维临阵倒戈,同时马谡又有一大堆的理论知识,因此诸葛亮才被迫用了马谡,没有用姜维。如果诸葛亮用了姜维,也许又是一番景象了。
(资料来自于《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