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携手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举办“民族三歌剧精粹表演音乐会”,让《草原之歌》《阿依古丽》《护花神》这三部分别诞生于上世纪50、60、70年代的歌剧再现舞台。
(相关资料图)
为了这场音乐会,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追寻着历史的轨迹,找寻并重新翻开那些斑驳的乐谱手稿,逐一校对、整理成册,选其精粹加紧排练,使其复活于舞台。
音乐会由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制作,高嵩指挥,指挥家、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郑小瑛教授担任艺术总监、主持人,在音乐会全程自己讲解那些她曾经亲历过的旋律和背后的故事。
作曲家石夫的儿子(前排左一)把《阿依古丽》当年的节目单、老照片赠送给郑小瑛。
《草原之歌》
《阿依古丽》
《护花神》
【现场】
请来当年参演老团员
郑小瑛进行全程讲解
音乐会不仅多位主演来自中央歌剧院以及多个高校,郑小瑛还把当年参演歌剧的中央歌剧院合唱团中的6名老团员也专门从北京请来。他们有的已一头华发,此次同样站上了舞台,加入了厦门歌剧爱乐合唱团的队伍中演唱。不仅如此,歌剧《护花神》编剧、戏剧评论家、剧作家欧阳逸冰从北京飞来厦门,歌剧《草原之歌》作曲家卓明理之女、女中音歌唱家卓见更是从英国伦敦赶来,还有多位当年主创的家人,如作曲家石夫儿子郭兵等也到场聆听这场音乐会。
郑小瑛全程讲解音乐会相关背景及曲目,她还拿起指挥棒,执棒下半场上演的歌剧《阿依古丽》序曲。
【声音】
“向当年还是青年的杰出创作者致敬”
“本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歌剧已不再上演,但我们选其精粹复活于舞台,使前人的优秀实践成果得以传承,我们对当年都还是青年的这些杰出作家们和所有积极参加中国歌剧民族化、大众化的同行们表示敬意。”郑小瑛说,这三部歌剧的作者完成的年龄都在30岁左右,《草原之歌》由罗宗贤、卓明理作曲,任萍编剧。完成这部作品的时候,罗宗贤、任萍不到29岁,卓明理也刚过而立之年。《阿依古丽》由海啸编剧,石夫、乌斯满江作曲,王宝康舞美设计,韩冰导演,后来又请了电影导演崔嵬对戏剧作进一步的指导。到了1979年,两个年轻人欧阳逸冰和黄安伦满怀激情,完成了歌剧《护花神》。
“所以我觉得要对这些创作者致敬。”郑小瑛表示。昨晚的节目单封面上,观众看到最大字号的两行字是:“向当年都还是青年的杰出创作者致敬!”而达到九成上座率的音乐厅观众席,观众群的年龄差距特别大。既有百来名学龄儿童,也有一头白发的长者三两结伴前来。“重温青春岁月吧,几十年前的歌剧,这么久没人演,竟然还在厦门‘复活’,我们很想听,很激动,”两位随儿女来厦门定居多年的北方口音阿姨说,她们年轻时也是文艺爱好者,厦门的演出“很多很有意义、很有价值”。
【剧目介绍】
《草原之歌》
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它是我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大型歌剧,也是第一部走出国门的中国歌剧。1955年首演后即轰动全国。全剧以藏族和西北的民歌为基调,继承戏曲和新歌剧的传统经验,根据剧情的需要充分使用重唱、对唱、合唱、宣叙调等多种声乐样式。
《阿依古丽》
郑小瑛国内指挥的第一部歌剧
《阿依古丽》1965年由中央歌剧舞剧院上演于北京民族宫剧场。刚从苏联留学归来的郑小瑛从音乐学院的教学岗位上被请来担任指挥,这也是她在国内指挥的第一部歌剧。
所有的创作人员和主要演员都先后去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体验生活和采风。无论从音乐创作的角度,还是从演员表演的角度,《阿依古丽》都是中国民族歌剧的巅峰之作。
《护花神》
是歌剧创作上的大胆尝试
这部歌剧也是歌剧创作上的大胆尝试。
《护花神》的作曲黄安伦时年仅30岁。该剧是由一位作曲家独立构思、整体布局、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完成的。
(厦门晚报记者 林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