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寻味”二字,对于中国人意义非凡。26日晚首播的《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二期“寻味”,分享诗人品尝美食的喜悦,细品诗词与人生中的千滋百味。
(资料图片)
寻味,寻的是世间百味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讲的是美酒的醇香;“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讲的是美食的鲜香。节目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说:“所有世间的美味,都源自人生的追寻和品味,有多么丰富的人生,就有多么丰富的品味。世间因有千千万万个不同的你我,而变得更加千姿百态,千滋百味。也祝福观众们,都能活出属于自己的滋味。”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是最豪迈的味道;“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是最安心的味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是最风雅的味道。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眼中,每一种味道,都从自然中采撷,经由生活酝酿,其中蕴含的是一段人生的酸甜苦辣。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云中”千人团集体朗诵了苏轼的《初到黄州》。遥想当年,诗人贬谪至黄州,却以苦为乐,以祸为福,虽然处于人生低谷,却仍能安之若素,自我调侃,其心胸之豁达,跃然于纸上。观众也跟随着现场的集体朗诵寻味到黄州的鱼鲜笋香,感受到诗人的广阔胸怀。
寻味,寻的是人间至味
一幅《清明上河图》,一片北宋繁华景。《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风俗长卷,他详细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内外的繁华,堪称是北宋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本期“情景共答题”,选手们就跟随“沉浸式表演”走进了繁华的汴京。主持人龙洋与两位点评嘉宾,“步入”到《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中,漫步汴京两岸,品尝汴京小吃。
《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二期“寻味”现场 节目截屏 摄
为什么橘子被称作“千木奴”呢?原来这是源于丹阳太守李衡的故事。汉末李衡为官清廉,晩年派人于武陵龙阳汜洲种柑橘千株。临终前他对儿子说:“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来,李衡的儿子果真依靠卖橘子获得的钱财安稳地生活。
小小的橘子在古代被当作传家宝,现如今很多农村也是靠着种植水果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实现了乡村振兴。靠勤劳创造财富,正是古今不变的道理,真正的传家宝,是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
寻味,寻的是人生滋味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在当今世界,高铁是中国的一张闪耀名片,本期的“百行团”选手周冲正是一名中国中车的工程师。时至今日,当周冲乘坐高铁的时候,依然感觉到非常自豪。
《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二期“寻味”现场 节目截屏 摄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伴随着这句古诗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诗意机长”马保利。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优秀选手,此次马保利以亲友团的身份亮相,随他而来的两个女儿用“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为父亲送上鼓励。中国古典诗词在诗词爱好者的代际传承,在这一瞬间得以体现。
民间出题人徐海霞则带来了“煎饼花”。五颜六色的煎饼,被做成十几种花卉。即便是煎饼这样的日常食物,同样可以创造出诗意的生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所描述的春光明媚,就被一朵朵“煎饼花”呈现在观众面前。
另一位民间出题人杨志威则是用食品雕刻展现自己心中的诗词。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食雕早期往往局限于花卉一类的题材,而随着劳动人民一代又一代的钻研与精进,到如今已经可以呈现出人物、鱼鸟等不同题材的作品。杨志威就用食雕这一传统技艺,展现出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壮阔场面。
《2023中国诗词大会》大年初四开始十期连播,CCTV-120:00档首播,CCTV-10次日21:40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