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未来可观测性技术将深度融合AI达成体系训练
中新经纬 2023-07-28 19:04:41

中新经纬7月28日电 题:未来可观测性技术将深度融合AI达成体系训练


【资料图】

作者 郑立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主任、云计算部副主任

可观测性技术最早源起于硬件,目的就是了解黑盒系统运行情况。现在可观测性是指通过系统外部输出度量系统内部运行状态的能力,它并不是一种工具,也不是一种流程,而是洞察自身的能力。

当前的IT技术持续发展给系统稳定性带来一个巨大的挑战:伴随架构的复杂性以及一系列操作难度,给监测带来了问题,系统更加复杂,环境动态性也越来越强,系统部署的场景更加多样,服务的依赖增加得比较多,对系统洞察以及对问题的定位会更难。另外,因为在可信云的大量测评中积累起很多真实的数据,所以很多时候会用开源的工具针对不同的业务模块搭建,或者是进行观测服务,从而会造成整个观测过程的割裂。

可观测性在当前的阶段要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能力,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可观测平台。除了日志指标、Matrix(矩阵)和链路追踪之外,还需要有更多的数据类型帮助我们去做更多的洞察信息,可观测性需要对这些数据有一个统一的采集能力。

此外,要有一个统一构建的方式,能够将这些不同的链路统一收集,并且建立多维度的直接关系。统一的数据模型是统一的数据处理,并且相互建立联系和转化的基础,也是能够挖掘这些大数据之间价值能力根本的方法。有了统一的数据模型,就可以做统一的信息处理、产品分析、内容分析。

当前的可观测性可能集中于某个环节,但事实上整个应用开发的系统是需要全生命周期覆盖开发测试、部署运维,实现端到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这对可观测性提出了实时性和动态性的要求,需要系统更加实时、更加精确地提供健康状态,或者是健康趋势。最后就是安全性和隐私性的保护,如果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完全可以在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可观测性、平台能力作为整个稳定性保障的技术能力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提供整个洞察能力,在可观测性领域中已经是行标中完整的标准,后续也会推动更多可观测性标准。

未来,可观测性会融合更多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能力,通过可观测性平台的进一步规范和完整,能够拿到成体系的观测数据,然后基于这些数据进行模型的训练,帮助去做更多的预测,从而提供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孙庆阳 实习生 饶奎

猜你喜欢

郑立:未来可观测性技术将深度融合AI达成体系训练

2023-07-28

图南股份:公司2022年全年产品生产量约为4000吨

2023-07-28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魔杖都有哪些

2023-07-28

大运会里的成都印象(行走蓉城)

2023-07-28

北京顺义某商场内一女子与他人发生冲突后踢踹民警,警方通报

2023-07-28

日本高滨核电站1号机组重新启动

2023-07-28

大众通用面临巨大竞争压力:特斯拉将进定价严格、成本竞争力强的环境

2023-07-28

凯淳股份:香港凯浥由公司全资子公司海南凯溶乐投资设立,尚处于起步阶段,公司目前暂未在Temu等平台开展业务

2023-07-28

“药食同源”中药饮片经营条件放宽

2023-07-28

7月28日山东神驰化工集团油品报价暂稳

2023-07-28

dns是什么试剂 dns是什么

2023-07-28

“杜苏芮”已登陆!十余省将现强降雨,新台风又生成……

2023-07-28

渣打集团(02888)发布上半年业绩,股东应占溢利21.28亿美元 同比增加20%

2023-07-28

安徽锐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关于安徽锐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简述)

2023-07-28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书写大“气”磅礴半年答卷

2023-07-28

热门推荐